晚清时期,“东亚病夫”的称号令当时的国人倍感耻辱。实际上,当年的大清朝还有个被称为“西亚病夫”的“难兄难弟”。
没错,正是传说中的奥斯曼土耳其。苏莱曼清真寺,有着“伊斯坦布尔最美清真寺”的美誉
不过,两个“病夫帝国”百年后的情况却是大相径庭:中国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尽管经历了多次革命,但并没有陷入分裂,一直保持着领土的基本盘;而奥斯曼土耳其转型到土耳其共和国的过程中,丧失了绝大部分的领土。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接下来就简单聊聊。
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导民族”是突厥人,但突厥人并不是帝国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族,这跟当年的蒙古帝国很相似。
极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生活着阿拉伯人、突厥人、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希腊人等等,国家呈现出了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点。极盛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
也就是说,奥斯曼土耳其的中心和边缘之间,是一种很松散的联系。
而中国的发展史与之完全不同。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王朝更替中的延续性,历代王朝都认同于“中国”的概念,将自己当做“中国的一部分”
而奥斯曼土耳其一直缺乏“统”的概念,他与“前任王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关系。奥斯曼土耳其的“前任”,正是“大名鼎鼎”的拜占庭帝国
在奥斯曼土耳其,突厥人占主体的地方,自始至终都是今天的小亚细亚地区。而这个庞大帝国的其他区域,基本上都以“原住民”为主。
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核心区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因此“向心力”也比较弱,因此,最终以“解体”告终也算是“意料之中”。
而在我们看来落后腐朽“一直挨揍”的晚清,其中央集权化要比奥斯曼土耳其强得多。即便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也一直维系着主要的土地基本盘。尽管清末失去的领土也不小,尤其是东北和蒙古失去的面积也不算小,但跟奥斯曼土耳其的解体完全是两个概念。
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者们,为地处欧洲的众多基督教徒们,保留了相当程度的自治权。这些基督教徒与突厥人乃至阿拉伯人,完全处在不同的文化圈。
在近代(至少在十八世纪)以前,奥斯曼土耳其是西方的强国,长期保持着对欧洲的优势,把他们比喻成“欧洲的梦魇”也丝毫不为过。
奥斯曼土耳其的极盛时期大概在十五、十六世纪。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默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延续了2000多年的罗马帝国宣告灭亡,给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慑。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这个硕大的帝国,不仅占据着大量的基督教人口的领地,更成为了基督教世界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敌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崛起,东方进入衰落期,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走向了海外开疆拓土和殖民的进程。
于是,欧洲人开始着手解决奥斯曼土耳其这个“欧洲的梦魇”了。近代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
欧洲列强包括俄国崛起后,东欧的基督教民族主义也比较早地觉醒了。1829年,在英、法、俄三国的干涉下,希腊在19世纪30年代的希腊独立战争后宣布独立;1875年,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宣布脱离帝国独立,俄土战争正式确立了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及保加利亚的独立。
到了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期间,巴尔干地区已经整个都独立出去了。在当地大量的穆斯林也被杀戮、驱赶一空,这无疑是偏激的民族主义在世界历史上造成的巨大灾难。一战以前的奥斯曼土耳其,领土缩水已经相当严重了
一战爆发后,早已物是人非的奥斯曼土耳其错误地加入了德国阵营。作为战败国,这个庞然大物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尽管晚清也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土地,连首都一度被列强攻陷。但坦诚说,受限于地理的原因,晚清所受到的冲击,还是要比奥斯曼土耳其小得多——希腊“独立”的时候,我们这边还没有“大规模禁烟”呢。
即便清末边疆发生了一些骚乱,但清王朝还一直是有力量去消化的。主持平定陕甘回乱和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晚清之所以能够维系帝国绝大多数地域的统治,不仅是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重要的是统治者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基本上能得边疆地区的认同。即便是清朝的“灭亡”(从帝制到共和的转变),在没有经历“流血”的前提下就实现了。
辛亥革命中“各省宣布独立”的情况,与奥斯曼土耳其中“欧洲臣民宣布独立”是不一样的。各省的独立,并不是在主权意义上的“独立”,大家是在认同“中国”的基础上宣布与“清朝”切割关系“独立”。
即便在军阀混战时期,各方势力仍然认同于中国,对走向一统没有根本上的异议。
虽然欧洲老牌帝国势力对中国一直有觊觎之心,但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都是战胜国,彻底断绝了“分裂中国”的念想。所以,中国一直能够保持统一的大局,而奥斯曼土耳其最终一蹶不振。
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在一战结束后,“悲催地”成为了列强眼里的“香饽饽”。历史上被摩擦了几百年的欧洲人,就是要“一鼓作气”“肢解”掉土耳其,
一战结束后,协约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除了小亚细亚半岛外,其他地区都要脱离了帝国的统治,或成立新国家,或沦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黄色区域为《色佛尔条约》规定的土耳其疆域
不夸张的说,那个时候的土耳其人,面临的是实实在在的亡国灭种之危。以至于到了今天,《色佛尔条约》的签订日(1920年8月10日),被土耳其定为国耻日。
土耳其在1923年建立在帝国废墟上的共和国,只剩下土耳其人自己了。欧洲的领土已经失去,阿拉伯地区也被列强“托管”,根本没有“夺回”的话语权了。如今的土耳其,面积尽管只有鼎盛期的14%,但如果按照《色佛尔条约》的规定,土耳其的领土只有现在土耳其领土的三分之一。今天的土耳其
进入21世纪,土耳其依然是中东地区不可小觑的力量。而力挽狂澜“亡羊补牢”的,正是“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除了敲定土耳其共和国的边境线,保住了土耳其最重要的领土,避免了国家分崩离析、被肢解的危机外,根除了封建专制,带上了世俗国家的特征,奠定了土耳其的政治基础。
当然,这些是新的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