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悟评价 正文

雨燕的二万六千里长征-今日头条

admin头像 admin 感悟评价 2024-04-08 20:04:07 58
导读:  (科学家们绘制的北京雨燕迁徙路径图。)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大多数中国儿童都会唱这首儿歌,可是“燕子究竟飞去哪里?”似乎没有人知道答案。  ...

  (科学家们绘制的北京雨燕迁徙路径图。)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大多数中国儿童都会唱这首儿歌,可是“燕子究竟飞去哪里?” 似乎没有人知道答案。

  但现在不同了。至少对北京雨燕来说。中外鸟类学家和观鸟爱好者经过一年的研究发现,每年夏天栖息于颐和园的北京雨燕,南下飞越1.3万公里,最远到达非洲过冬。

  儿歌中的“小燕子”与雨燕的亲缘关系很远。很多观鸟者认为,从动物学角度看,“小燕子”属于家燕,雀形目,而“北京雨燕”则是雨燕目的亚种。两种鸟虽然有相似的行为, 比如都会在下雨前低飞。但家燕过冬地多在中国南方、东南亚、澳洲、印度等地。

  科学家们去年5月在颐和园给31只雨燕佩戴了光敏地理定位器。这个定位器根据光照、温度来记录雨燕的飞行轨迹。雨燕回收后,人们可以通过特殊的软件读取定位器存储的信息并由此分析迁徙路线。

  5月24日,从早上2:30开始,40多位观鸟爱好者,鸟类学家,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开始在颐和园的八方庭布置网场,五个小时里,他们扑获了130只雨燕,其中13只是去年5月佩戴的定位器。

  (鸟类学家和志愿者凌晨在颐和园八方亭布网,为回收雨燕做准备。)

  (中国观鸟会会长付建平回收一只去年佩戴定位器的雨燕。)

  通过分析定位器数据,专家们发现北京雨燕2014年7月23日离开北京,向西南飞过内蒙古,越过天山山脉和红海,于10月27日到达南非纳米比亚越冬,并于今年2月2日返程飞往北京。

  “在中国和非洲之间迁徙的鸟种并不多见。” 瑞典隆德大学动物运动调查中心教授苏珊·埃克森说:“这表明具有超强飞行能力的雨燕拥有非常辽阔的生存区域。”

  1870年,一名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北京发现雨燕标本,并将这种翅膀狭长、酷似镰刀的鸟种命名为“北京雨燕”。

  鸟类学家认为,北京雨燕具有超强的飞行能力:飞行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110公里;飞行高度可以超过5700米。雨燕不仅飞行距离远,而且他们大部分时间在空中度过,可以在飞行中喂食、饮水、交配、睡觉,只有繁殖时才需要着陆。

  (英国观鸟者唐瑞·汤申德在颐和园放飞雨燕。)

  “雨燕的平均寿命是7岁。 如此算来,一只雨燕一生的迁徙距离将超过18.2 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一半,” 来自英国的唐瑞·汤申德说。他已经在北京观鸟4年,并成立了“北京观鸟”志愿者团队。

  “雨燕很少着陆,而且飞行速度很快,因此人们对它的研究很不容易,还存在很多未知。”

  即便如此,“雨燕对北京人来说有特殊的感情,” 59岁的中国观鸟会会长付建平说。

  这位民间观鸟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依然记得20年前在乘坐公交车时,看见几百只雨燕盘旋在前门城楼上的场景。

雨燕的二万六千里长征-今日头条

  雨燕和人的关系尤为密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说,在古时人们就开始研究雨燕,并通过观察它的行为来预报天气变化。“比如有暴风雨来临时,雨燕会明显降低飞行高度,”他说。

雨燕的二万六千里长征-今日头条

  (中国观鸟会的志愿者在放飞携带定位器的雨燕。她身后是颐和园的八角亭。燕多栖息于雕栏画廊上。)

  据鸟类学家观察,北京雨燕大多栖息于皇家园林里那些高大古建筑的屋檐下。每年4月中旬到7月,人们常常可以在故宫、雍和宫、颐和园以及北京的城门楼上找到雨燕的踪迹。

  “它们是夏季古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而鸟类学家注意到,雨燕的数量在近30年急剧减少。

  1990年代,有政协委员在两会上递交要保护北京雨燕的提案。之后,北京林业部门邀请张正旺主持了一次有关北京城区雨燕的调查。从2000年到2002年,他的团队发现雨燕数量只有3000只,比60、70年代大幅减少。

  张正旺认为,雨燕繁殖地减少是主要原因。随着城市扩建,北京的城门楼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外表光鲜的摩天大楼。此外,很多公园为了防止鸟类粪便侵蚀古建筑,纷纷在屋檐下架起“防雀网”,这也阻挡了雨燕在屋檐下筑巢。

  尽管没有最新的官方数据表明雨燕的数量变化,但鸟类学家认为,繁殖地的环境恶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等因素都会造成雨燕数量进一步减少。

  (科学家给雨燕带上了鸟环。)

  (携带在雨燕身上的光敏地理定位器。)

  中国观鸟会从2007年开始在颐和园进行雨燕环志调查。付建平说,环志工作主要是在雨燕脚上佩戴金属环,以此作为调查雨燕的“身份证”。每年回收到的信息包括雨燕的生存时间、回巢率等,但无法了解他们的越冬地和迁徙路线。

  在新技术的帮助下,谜底终于揭开。唐瑞认为发现迁徙路线对于找到雨燕减少的原因有帮助,从而更有利于人们去保护雨燕。

  关注雨燕也是为了人类自己。“鸟是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一种鸟的减少意味着生态环境的平衡被打破了,那么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有可能受到威胁,” 付建平说。

  她注意到,不少现代建筑物有模仿古代屋檐的设计,有时也可以看到雨燕在上面盘旋。

  “建议我们的建筑师在设计时,能够为鸟类的生存多留一些空间,”付建平说。

  (袁全报道)(文中图片均由中国观鸟会张为民拍摄)

本文地址:https://meeting-video.com/post/735.html
若非特殊说明,文章均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原链接。

退出请按Esc键